会员注册 | 会员登录 | 发布商机   免费发布简历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铭万商机  
瓦楞纸箱 | 服务类 | 相关耗材 | 各类工业用纸 | 蜂窝纸箱机械设备耗材 | 瓦楞纸箱机械设备 |
网站公告:
中国瓦楞包装网是一个围绕瓦楞包装行业,集中展示纸箱包装,瓦楞纸板加工、包装印刷、包装机械、原纸供应、软件开发等瓦楞包装行业相关的大型行业平台。是中国地区专业、有影响力的瓦楞包装电子商务平台。
资讯类型
行业动态 企业动态 展会快报
热点专题 科技动态 标准法规
包装技术 行情
热点专题 更多>>
科技动态 更多>>
您当前位置:首页»资讯»热点专题»正文
热点专题

柳斌杰:报刊体制改革面临四大难点

来源:[中国瓦楞包装网] 作者:[哈博] 点击率:[1768] 时间:[2011/10/14]
党的十七大以来,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。其间的难点在哪里?如何突破?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突出成绩有哪些?数字出版将如何发展?10月11日,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、署长柳斌杰在京接受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、《光明日报》及本报记者联合采访,就十七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、数字出版发展、新闻出版“走出去”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和论述。柳斌杰指出,中国新闻出版业正在大改革、大变革时代实现大发展、大跨越。

  深化体制改革 取得实质性进展

  改革激发活力。柳斌杰指出,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建立出精品的长效体制、机制,是十七大以来新闻出版业改革的着眼点。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结果是要多出精品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生产时代所需的文化精品,为子孙后代留下时代的记忆。党的十七大以来,新闻出版总署按照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,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,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。

  柳斌杰详细论述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。他说,难点主要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出版社的转企改制,这些出版社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。新闻出版总署首先在决策上明确功能、区分性质,提出功能决定性质、性质决定体制、体制决定机制;其次在改革方案上进行总体设计,分类指导,分步实施。截至2010年12月30日,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已完成转企改制。在需要转制的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中,除1家出版社停办退出、13家原本没有核定过编制外,余下的134家出版社都注销了事业单位、核销了事业编制,职工全部进入了社会保障体系。

  柳斌杰说,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,也解决了很多难题。一是落实了出资人,确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行使出资权。相当一批没有资本的出版社,在这次改革中落实了资本,补充了资金,变成了真正“有本钱的”企业。二是解决了人员的身份转换,核实了单位原有的事业编制,有事业编制的职工都可以自愿进入新的岗位,享受这次改革的社会保障优惠政策,解决了后顾之忧。三是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。过去,由于资本不实、出资人缺位,很多出版社不符合独立工商企业的标准,难以履行法人责任,这次一一进行了核实,取得了法定资格。他指出,在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完成后,整个图书出版领域全部完成了转企改制。其后,音像、电子出版单位也采取多种形式,完成了转企改制。

  他强调,实践证明,转企改制后的各类出版单位,在新体制中普遍充满了活力,获得了新发展,与市场贴得更近,和读者的心贴得更紧,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同步增长,呈现出崭新的发展面貌,一大批主业突出、特色鲜明、活力迸发的现代出版企业正在引领我国新闻出版业阔步前行。

  推进报刊改革 媒体实力逐步增强

  在完成了图书、音像、电子出版单位的转制后,报刊改革的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。柳斌杰指出,报刊体制改革正在“两路并进”: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企改制,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两分开和机制转换。从今年开始,两年时间内要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,数量多、任务重,目前已有1500多家完成转企,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一半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完成转企改制。

  他说,这次改革的目标包括:第一,明确报刊职责,不同的报刊要有不同的定位,承担不同的责任;第二,理顺关系,包括主管主办、资本、产权、责任主体等;第三,增强非时政类报刊实力,让它们有资金、有实力、有人员,成为市场主体;第四,调整报刊结构,合理配置资源,优化品种布局,为各层次、各专业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,确保其有序发展,同时保障主流媒体在新闻宣传方面的主导地位。

  他分析了目前报刊体制改革当中的4个难点。第一是时政类报刊和非时政类报刊的区分和认定。作为报刊,大部分都刊载时政新闻,但这不代表它一定是时政类报刊。其他国家时政类报刊也是很少的,大多都只有几家。我国时政类报刊是指承担党和国家时政宣传任务的,有指令性要求,有首发、首评国家时政资格的报刊。非时政类报刊可以刊载重要时政新闻,可以自愿宣传,但不具备首发、首评党和国家时政的资质。非时政类报刊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,主要是为特定的读者服务。

  第二是资产问题。报刊过去是依托一个单位申办出版权,但大多数报刊的主管、主办单位并没有注入资金,或者只有一点启动资金。实际上,这些报刊的资金大多数是在发展过程中自我积累起来的。按照现行政策的规定,国家不允许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新闻媒体领域,所以报刊无论以何种方式形成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。此外,过去也有一些隐蔽的个人或者社会资本违规进入新闻媒体领域,一旦核实资产,问题就会凸显。怎么正确处理这些问题,才能既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,又符合实际状况,也是一个难点。

  第三是一些困难报刊的转制成本问题。经济效益佳、市场开拓得好的报刊是抢着转制的,但效益比较差、甚至负债经营的报刊,就无力担负转制成本,必须有退出机制。

  第四是人员问题。很多小报小刊没有固定编制,也没有稳定的人员,转制过程中,谁该享受政策,谁不享受政策,身份分不清楚。

  除了解决这些问题,还将在报刊整体布局、结构、总量、供求关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,增强发展能力,依托大媒体、地方来推进集团化管理,使报刊做大做强。

  他说,从目前情况来看,大家对改革形成广泛共识,正在踊跃参与。近年来的无数实践证明,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出版生产力,国有资产保值增值,企业实力不断壮大,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,职工利益得到有效保障,做到了“谁改谁受益、先改先受益”,实现了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长效机制的目的。改革走在前列的出版集团、出版社更加注重创造名牌产品,树立企业形象,通过扩大市场、改进服务来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  打造精品力作 出版业持续繁荣发展

  在谈到促进精品力作的出版时,柳斌杰说,近几年,我国图书生产能力空前解放,精品力作不断涌现,主题出版的特点愈发鲜明。重新整理、校订、翻译出版了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等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新译本,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著作以及一大批重大理论研究成果,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、时代化、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、新中国成立60周年、建党90周年、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主题,我国推出了一大批党史、军史、国史、革命史方面的精品力作,而且更加尊重历史,更有学术水平。例如,抗战,从过去只是出版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、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的抗战历史,到现在出版了全部战场的历史,所有抗战英烈的传记。再如有关辛亥革命的图书,真实地记录了孙中山等革命者的历史功勋。国际评价很好,认为共产党英明磊落,追求真理。

  文学著作是图书出版领域的一个重镇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0年中国小说类新书数量为4300多部,长篇小说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,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。过去我国长期主要出版古代经典名著,现在也出版了大量当代名著。《狼图腾》、《杜拉拉升职记》等畅销书的译作,在国外图书排行中都名列前茅。少年儿童读物也得到了繁荣发展。郑渊洁、杨红樱作品的全球发行量都超过了2500万册,在世界销量前10名的作家中,仅次于《哈利·波特》的作者J·K·罗琳。此外,中国图书的设计、装帧、印刷技术水平也是世界一流,多次获得国际大奖。

  促进产业发展 产业实力不断提高

  在谈到党的十七大以来,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成果时,柳斌杰指出,新闻出版是制造和传播文化的行业,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从2002年到现在,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翻了三番,总产出达1.26万亿元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,主体越来越突出,一大批出版集团、报业集团、期刊集团、发行集团、印刷集团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;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,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在增加,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印刷、发行、数字出版等领域,给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;开拓了更多融资渠道,同商业银行结成了零息的联盟,提供了经营方面的支持,推动4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上市,融资接近5000亿元,大大增强了新闻出版产业实力。此外,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,培育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航母。出版集团、发行集团、印刷集团等实力正在加强,整个产业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,预计到“十二五”末,新闻出版产值将会达到3万亿元以上,真正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贡献。

  柳斌杰强调,为实现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,要着重把传统产业继续做大做强;加快发展新型新闻出版产业;扩大新闻出版的公共服务;开辟国际市场。

  加快“走出去”

 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

  文化“走出去”是国家的重要战略,柳斌杰阐述了促进新闻出版“走出去”的措施和方法。首先是巩固已有的方式:积极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,展示形象;选择中国的优秀作品,通过版权输出推向国外;加大实物出口,在全球推广中国的报刊、图书音像制品等。其次,采取了一些新措施,加强“走出去”的力度。如,在国际重要书展中,以主宾国身份参展,展示中国文化成就,引起了世界的轰动,成果显著;办好国内的国际书展,通过名牌的会展平台全面推广中国文化。

  柳斌杰指出,近年来,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了两大“走出去”的品牌工程:一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;二是经典中国出版计划。到目前已经有1600多种图书推向世界,效果良好。在构建国际销售网络方面,中国积极与国际知名出版物代理商合作,利用国际渠道来推广图书;扶持全球华文书店联网,在国外扩展代销店;在亚马逊等知名网站推广销售中国图书。此外,积极鼓励企业“走出去”,到外国办社、办报、办刊、办台、办店、办厂,现在我们已经有了300多个点,计划要覆盖所有的主要国家。

  他指出,自党的十七大以来,我国新闻出版在“走出去”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,影响力在逐步提升。在中外合作办报、办刊方面也有了探索和突破,下一步将探索与国际重要传媒巨头合作,借助于它们的渠道来发展我国新闻事业,提高国际传播能力,提高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。

  发展数字出版 加速产业升级转型

  针对当前数字出版快速发展、产业升级不断加速的态势,柳斌杰指出:数字出版是国际出版业的大趋势。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,到2010年年底,数字出版产值已超过图书出版产值,达到了1000亿元,内容创作和技术平台都有突破,且发展潜力巨大。

  他说,数字出版要实现出版物的创作、生产、出版、传输、消费一体化和数字化,即作家在数字平台上写作,读者在另一个数字平台上阅读,全部出版和经营环节都通过数字技术实现,并事先预设了作者、编辑、传播者的收入分配比例和权责关系,同时实现各方所求。

  他指出,目前我国数字出版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,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较慢,渠道和技术开发商与内容生产商融合不够,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。针对这些问题,管理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:第一,鼓励主要的出版、报业传媒集团加快实现数字化革命,在数字出版传播领域必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第二,加大技术研发力度,占领技术高地,积极研究、开发适合我们国家的新闻出版传播技术平台和阅读终端。第三,出台一批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优惠政策,实施一批重点工程。第四,建立数字出版基地,集中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打造数字出版高地。第五,加大力度培养数字出版高端人才,造就中国的乔布斯。

  促进国有民营出版单位合作

 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

  在谈到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时,柳斌杰肯定了民营企业是新闻出版业一支重要的力量:在印刷复制领域里,民营占重要地位;在流通发行领域、物流建设方面,一些民营企业利用它的灵活机制,扩大了新闻出版的服务领域;民营企业在策划、创作图书方面有突出贡献,策划了一批畅销的图书。他说,目前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方式来打通政策的通道,让民营企业能够正常的、合法的参与出版业的发展,包括:有实体的文化工作室通过与大型的出版集团合作,把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,共同推动出版业的发展;进行项目合作,双方以合作的形式保障各自的权益来共同出版;此外,通过建设出版园区,让民营企业享受政策支持,同时保证出版物的质量。柳斌杰指出,当前,依靠人民群众,繁荣社会主义文化,这是总的方向,一切文化生产力都不应该把它空放,而应该让它得到更好地发挥。
关于我们 | 发布信息 | 帮助中心 | 诚聘英才 | 服务条款 | 联系我们 | 友情链接